11月19日,天津教育报公众号以“一个项目1个多亿,天津这所大学科研经费暴涨背后的秘密!”为题,介绍近年来学校“内外兼修”,聚焦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重要行业各种“堵点”,积极对接地方和企业现实需求,创新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热情和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迎来跨越式进步,科研经费实现翻倍式增长,展现天津理工科高校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大作为的情况,内容如下:
最近,天津理工大学437ccm必赢国际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民芳以专利入股的方式,和企业合作成立了一家以生产颅颌面骨修复器件用可降解生物材料为主打产品的公司,这也是本市首个官方认定的高校教授公开以专利入股的方式成立公司的案例。
陈教授专利成果不再“蒙尘”
有望推动骨修复材料迎来革命性进步
这一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落地,离不开天津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过去一年多的不断协调推进。作为本市科技成果转化试点高校,近年来天津理工大学“内外兼修”,聚焦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重要行业各种“堵点”,积极对接地方和企业现实需求,创新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热情和动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迎来跨越式进步,科研经费实现翻倍式增长,展现了天津理工科高校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作为。
作为本市科技成果转化试点高校,2019年,天津理工大学率先成立技术转移中心和先进技术研究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核心任务就是肩负起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任,在体制机制上探路,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闯一条路”。起初陈民芳对此并没有什么感知,只是当时看到学院微信群里的通知,可以提交自己的科技成果供学校集中对外展示,她就把相对成熟的研究内容整理成PPT上传了。
试点校“内外兼修”两招打通成果转化“高速路”
成效令人振奋
事情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变化。没多久,天津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天津号”纯太阳能智能车的研发遇到了轻量化的瓶颈,设计者最初采用的碳纤维加铝合金车身方案,离预定的减重指标相差了10%。相关单位只能将目光放到更轻的结构材料上。找到天津理工大学时,技术转移中心敏锐地发现陈民芳的镁合金材料非常符合要求,并最终成功应用到“天津号”纯太阳能汽车上。事后经过媒体的多轮报道,陈民芳教授的高性能镁合金材料为更多人所了解,最终吸引了一家生物材料企业主动上门洽谈合作,在学校的支持下促成了本市首个官方认定的高校教授公开以专利入股的方式成立公司的案例。她以专利入股的新公司生产的医用镁合金材料,凭借降解性能可控、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相比现有医用金属,将是行使暂时性功能的体内植入器件领域的革命性产品。未来一旦临床应用,病人一次手术即可,不用像现在还需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陈民芳感慨:“要不是学校搭建平台并不断支持推动,我的专利技术大概率还是实验室里的摆设无人问津。”
天津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印寿根提到,学校当初成立这两个部门就是聚焦打通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给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松绑”并“推一把”。为此,学校统筹人事、国有资产、财务、宣传等多部门围绕成果转化进行协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举措,譬如学校探索试点教师停薪留职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举措。考虑到社会需求往往呈现多种技术融合,产业链特点突出,学校为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校长练继建亲自牵头,专门成立了5个学科链,对接服务产业和企业,提升转化效率和规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处处长张楷亮说,过去学校的职称评聘及突出业绩奖励等政策都是有利于承担纵向科研课题的教师,没有较好地激发教师承接企业横向课题和服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天津理工大学围绕科研强校战略,近几年强力改革,出台了《天津理工大学科研项目级别认定实施细则》《天津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文件,一方面加大了横向课题或成果转化项目的等效认定力度,在职称评聘时将横向项目与纵向项目同等对待,相比过去大幅提升服务企业项目的权重;另一方面学校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工作,评聘职称中新增了应用推广型教师序列,横向项目做得好同样能较快晋升副研究员、研究员;此外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分配给教师个人的比例。上述举措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校企合作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激发了学校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热情和动力,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
陈胜勇介绍,过去几年天津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成效显著,实现了学校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学校近三年科研经费实现翻倍式增长,位居市属高校前列,2022年更是首次承担单项经费“亿元级”项目。学校牵头建设天津市“西青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首批天津市大学科技园;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天津理工大学浙江智能制造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学(菏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外埠共建研究机构,与西青区、滨海新区、张家口市等地方政府及上百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青区政府联合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曙光信息等引领行业创新的7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天津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不断推介学校优势学科、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促成一批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建成了天津市唯一的集成电路学院,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处于前沿地位,其中非线性光学晶体新波段拓展技术、海上智慧能源技术、基于实时三维视觉的无人机智能技术、超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纳米多孔金属材料技术等成果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